課堂剪影
就學經歷分享
朱紹瑀 | 吳孝真 | 卓晏汝 | 洪瑋懋 |
曾柏盛 | 楊宗穎 | 陳孟君 | 陳韻涵 |
魏春年 | 薛靜瑩 | 吳凱文 |
朱紹瑀:
在陽明交大教育所STEM組的學習時光,讓我對科學教育的應用有更深入的理解。研究所課程設計涵蓋許多層面的教育知識,也透過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豐富的教育,這對我的未來教學非常重要。
由於教育所有不同的組別,在課程上和同學的討論中,能夠有不同專長的交流。而所上提供不同領域的課程安排,也提供我可以接觸不同領域的機會。大學是化學系的我,在就讀陽明交大教育所STEM組期間,接觸到腦與心智、程式撰寫等領域在教育上的應用,也使我看到不同的教學觀點。
各個老師們的專業指導也讓我受益良多,也能個別給予我們幫助,教授們分享的經驗和研究成果拓展了我的視野,也期盼所學在日後能夠應用於教育中。
吳孝真:
作為一位神經科學背景的學生,跨入教育領域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但在教育所修課的經歷讓我收穫良多。教育所的課程內容相當扎實,涵蓋了 豐富的理論與實踐,幫助我深入理解教育領域的核心概念與應用。老師們教學 認真且專業,對教育懷有極大的熱忱。他們不僅細心傳授課程內容,還耐心解 答我遇到的問題,並提供具體指導,啟發我如何將神經科學與教育相結合,讓 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備受支持與鼓勵。
同時,同學們之間的互動也非常融洽。他們不僅熱心解答疑惑,還經常與 我分享各自的學習方法與不同的思考角度,豐富了我的學習體驗。大家在學習 中互相幫助,遇到困難時總願意伸出援手,這樣的合作氛圍讓我們在學習過程 中備受支持。
在教育所的學習,不僅讓我在知識與技能上有了顯著的進步,也深刻體會 到這裡是個充滿支持與合作的學習環境。在這裡,老師的熱情指導和同學間的 互助精神,讓我的學習歷程更加順利且充實。 如果你也渴望在教育領域有所突破,那麼教育所無疑是你理想的選擇。這 裡不僅提供堅實的學術基礎,還培養跨領域的整合能力,並在你追求夢想的旅 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卓晏汝:
在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密切關聯。
所上開的課程不僅強化了我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讓我有機會參與到多個實際研究項目中,提升了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在團隊合作中獲得不同觀點的啟發。
這段經歷不僅加深了我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理解,也為我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研究所的生活讓我感受到,學術的探索是無止境的,課堂上學到的理論,常常可以用到實際研究中,也讓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平常和同學、老師討論問題的過程中,也學到了不少合作和溝通的技巧。這些經驗,不僅讓我在專業領域更有信心,對未來的挑戰也變得沒那麼害怕了。
每一個挑戰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而每一次的突破都帶來無比的成就感。
洪瑋懋:
在教育研究所科學數學工程教育組中的學習讓我獲得了許多啟發,使我對教學的熱情更加深厚。這段時間以來,我不僅學習了科學教育的基本概念,還深入探討了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有效的教學策略。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課程是科學教育研究。我們設計並實施了多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在這些過程中,我體會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性。與其單向地灌輸知識,不如創造一個鼓勵探究的環境,讓學生主動思考並提出問題。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我們還討論了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讓我看到未來教學的多樣性。
利用數位工具和資源,我們可以設計出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的課程,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提升學習效果。這些新技術的融入,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總之,這段在科學教育研究所的經歷不僅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還提升了我的教學能力。我期待將來能將這些學習轉化為實踐,為學生的科學探索之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導。
曾柏盛:
進來交大教育研究所科學數學工程教育組就讀後,發現科學教育所涵蓋的領域非常的廣泛而且具有深度,主要在於培養自然及數學領域教師的科學知識、科教理論、教學法等….與教師教學有關的各種技能與理論。如組內課程中可以學習到科學教育、認知發展等理論,進而促進學生的科學學習與概念改變;或是研讀各種科學探究相關研究及論文,可以用來設計自己教學領域的探究實作課程,精進自己的教學能力。組內開設的專業課程幾乎都是理論及實作兼具,並且有許多可以教學演示的機會,對於也是老師的我來說非常難得,除了累積自己的教學經驗外、也可以和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並吸取教授們的建議、指導,可以提升自己的本職學能及教師專業素養。
在研究方面,指導教授陳聖昌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眼動分析、認知神經科學與科學學習、科學探究教學、心智模型與概念改變等….。目前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分析解決三視圖問題時的眼動指標,進而瞭解解題策略與注意力分配之間的關係,在跟教授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教授對於研究生做研究的用心對待,以及對於科學教育方面的專業,給予我很多的建議及方向,讓我在做研究過程中獲益良多。如果對於科學、數學、工程教育有興趣的在職老師及大四學生,都非常推薦就讀本所繼續進修,可以讓自己對於科學教育有更深的理解及學習。
楊宗穎:
如果你也是理工科背景的學生,是否在求學過程中曾受到某位老師的啟發,讓你對物理、化學或生物豁然開朗,甚至激起你也想像那位老師一樣去啟發他人的熱情?你是否喜歡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但有時因為不瞭解對方的思考方式,無法真正提供有效的幫助?又或是你對當前社會中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充滿想法,希望能找到實際的解決途徑?
如果這些問題引起你的共鳴,那麼交大教育研究所的科學教育組就是你需要的選擇。在這裡,你將學到全球最前沿的有關大腦如何學習科學的研究,並有機會與國際知名的科學教育學家接軌。你還將了解教育界在面對資訊爆炸與快速變遷時,如何培養學生處理複雜社會議題的能力。
這並不是一條輕鬆的路,因為你將不只是學習者,更會成為許多未來成功者背後那股最強大的推動力量。
陳孟君:
各位學弟妹好,我是碩班和博班都在我們科教組就讀的,就學過程中能感受到組內的氣氛很好,同學間都會互助合作。老師們也都非常有熱忱,上課內容十分用心且扎實,不論是對於未來想進中學教書的教師,或者想往學術研究方向發展的同學,基本上都能得到良好的訓練!
本組上課的方式基本上是課前閱讀老師指定的文獻或書籍,上課時老師會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討論,老師會進行引導,因此可以對相關概念獲得較深入的理解。在研究方面本組四位老師有不同的專長,基本上能覆蓋各位同學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亦能提供扎實且實用的指導!
陳韻涵:
重回學生身份的我,剛開始進入研究生活時,其實有點不習慣,接觸了各種從沒接觸過的課程,從科學探究、統計及教育研究等,讓我更加了解科學結合教育這領域的專業知識。在就讀碩士這段時間裡,我學會了批判性思考,並能夠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在課堂上與同學的討論也啟發了我不同的思維方式;而在研究過程中,深刻體會到研究需要堅持及耐心,雖然常常有些挫敗,但相信每一次面對困難解決問題時,我都能從中成長,也希望趕快完成當初回歸學校最重要的目標,帶著所學的技能正式重回職場上奮鬥。
魏春年:
在研究所最在意的不外乎修課跟寫論文,在修課方面上,無論是課堂上的學術問題,還是個人的研究方向(論文討論),老師們總是願意花時間與你深入討論,確保你能夠掌握所學,而這對於研究生來說也是重要的。
課程設計也非常紮實,但學完之後都會很有成就感,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同學也都會很樂意幫助。所上還有各種專業講座(有的時候學長姐也會回來演講)與工作坊、與所長有約活動、所出遊等,如果好好運用,真的可以從中獲取很多寶貴經驗。
目前在這邊讀研究所也蠻快樂的,行政單元的所辦姐姐們非常和善,有什麼問題,她們都會在第一時間提供協助,有的時候還會有美食不定期投餵(? 若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考慮看看喔!
薛靜瑩:
我沒想到這輩子竟然會來念博班。碩士畢業時,心想這輩子再也不用考試、交報告、寫論文,開心得快飛上天。能離開學校去工作,真是一種救贖。
但教學多年,我忽然覺得需要回到學校充電了,這十多年在高中教書,就像在一個大實驗室,我每日就好像在課堂中和學生一起進行教學實驗,有時成功,有時失敗,每個學生都這樣不同!
世面上有好多教學的專家和理論(關於教學,好像每個人都是專家),我雖然有教學經驗,卻沒有足夠充實的教學理論和學術基礎去判斷。也無法解釋學生的學習的成敗。有太多的末知。
108課綱後,教學現埸有更多的刺激,讓我渴望了解更多,於是,我到陽明交大教育所念博班讓自己實實在在地感受「學習」,重新思考什麼是「學習」,浸在paper中,浸在學者中、浸在最新的思維中。陽明交大教育所的教學非常紥實,很神奇的,在教授們的引導下,讓我們重新建構出全新的對教育對學習的概念。而博班的訓練更是讓我對念博士這件事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簡單的說,是在訓練你成為一個「獨立研究者」,在過程中,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創造力、獨立研究能力。其實,我覺得這些應該也是每個人都需要好好培養的能力。更讓我興奮的是最新的教育研究已經科學化,有科學儀器可以測量,而且從大數據分析,從人工智慧來了解學習,並且跟腦科學結合,可以更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這讓我十分興奮,更進一步揭開學習的面紗,徹底了解腦的運作,未來的學習也可以更精準,更個人化,讓每個人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好珍惜這些年在陽明交大,感謝能有這可以浸泡、大量學習、讓自己這老電腦全面軟體更新的機會。
吳凱文:
哈囉! 各位學弟妹,如果你對交大教育所科教組有興趣的話、也許這份心得能給你一些想法。
在就讀研究所的期間,成長最多的不一定是進來前所想像的科學教育知識與教學方法,反而是溝通表達及邏輯思考的縝密度。
每次課程前會進行paper閱讀並在課堂中討論paper,科教組許多老師教學的方式是在課堂中透過問題討論、了解學生對於這個教學方法的想法與見解,進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識理論。此外在進行論文的實驗收集及數據分析時,也可以在過程中學到很嚴謹的學術文獻探索和撰寫,甚至是有機會學到程式設計的技能(比如: R, Matlab, Python)。如果你對於傳統教學方式以外的教學法及扎實的訓練有興趣,交大教育所科教組是你可以考慮的選擇。